陶瓷藝術。
陶瓷繪畫--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
陶瓷繪畫是我國“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彩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這足以算是中國繪畫的源頭,中國畫的遠祖。
由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窯國際創作中心主辦,浙窯美術館承辦的“瓷上乾坤——名家浙窯百盤展”是瓷上乾坤系列展的首展,也是浙窯美術館虎年的第一個精品展,此次展覽集中了國內美術界的眾多高手,可謂群英薈萃。
瓷上乾坤——名家浙窯陶瓷書畫系列創作,匯集了國內美術界各門類藝術家,展現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意觀念、技巧的表達會使陶瓷繪畫的藝術語言逐漸豐富,其表現力的挖掘更加增強,將會把繪畫,書法藝術本質的宣揚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使之與當代藝術有機銜接,使陶瓷繪畫這一傳統領域充滿現代審美意識,創作出風格各異、多姿多彩的陶瓷作品,探索出和中國經濟一樣可以影響世界的文化——水墨+陶瓷。
作為國粹的一個重要部分,陶瓷繪畫越來越受到當代藝術家們的青睞。元代青花的出現,使之成為陶瓷的主要裝飾手段,明清以降,繪畫創作大量運用于陶瓷,但大都作為匠人的謀生手段;文人雖也有創作,但是極少數作品能夠流芳,瓷的材質遠不同于宣紙,各門類藝術家想要在瓷上表達必須找到一套不同于紙本繪畫書寫的技巧,坯的枯澀、瓷面的光滑與紙質完全不同,每個人經過長久探索 都會找到自己在瓷上的表現手法。而瓷上作品相對紙本更具張力,現代大家林風眠、唐云、陸儼少、鄧白等都是個中高手,深具文人氣息的創作作品的藝術價值甚至遠遠超過他們的紙上作品。新世紀如何在瓷上展現時代風貌,當代特色,也是眾多藝術家所追尋的目標。
taoci52.com小編推薦
陶瓷花鳥繪畫藝術淺談
陶瓷繪畫是陶瓷裝飾中的一部分,它是將中國畫的藝術形式在不同造型的陶瓷胎體上進行裝飾,主要方式是采用陶瓷類礦物質顏料,在高溫火的作用下反應,從而實現其藝術價值。陶瓷繪畫通常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在己成型好的坯體上作畫,接著上釉入窯燒制,最終得到成品;釉上彩則一般指在燒好的白胎上進行彩繪,再去烘烤,使彩料發生?;饔?,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陶瓷繪畫的藝術表現手法相當豐富,既可以是工筆,也可以是寫意和工寫結合;既可以追求中國畫的水墨韻味,同時還可以展現西洋繪畫的豐富色彩和明暗體積的塑造。所以通常在立體的造型上進行陶瓷繪畫,它所展現的是陶瓷的形體美、質地美、繪畫裝飾美的綜合體現。
在中國陶瓷繪畫中,花鳥畫則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翻開中國繪畫史,首先出現的是彩陶,繼而青銅器,其后是帛畫和畫象磚,可見當時的繪畫是從屬于工藝品。隨著社會的發展,繪畫藝術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同時也引起了部分影響,使得繪畫同政治、宗教、文學逐漸地結合,進而從工藝美術中分離出去,成為以筆及顏料為工具的獨立的、純粹的造型藝術--繪畫。共同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美學觀點和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銅器上,常常采用花鳥圖案,“花鳥”充滿神秘色彩,遺留著圖騰的氣息。據史書記載,到六朝時期,己出現不少獨立形態的花鳥繪畫作品,如史道碩的《鵝圖》、顧愷之的《鳧雀圖》、顧景秀的《蜂雀圖》、蕭繹的《鹿圖》等,唐代時期,花鳥繪畫已獨立成科,著錄中計有花鳥畫家80多人。如曹霸韓干擅長畫馬,薛稷擅長畫鵝,韋偃擅長牛,盧弁畫貓、李泓畫虎等等。
如今,花鳥畫仍然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畫科之一。在工藝美術上,花鳥畫的裝飾作用更勝一籌。其原因可能與百姓生活相聯,同時大自然中的花鳥不僅僅與人類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而且以其優美的品性和生動的形象,給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所以無論是在陶瓷、染織、裝璜還是雕刻工藝品,都離不開花鳥畫。尤其是陶瓷工藝裝飾,因為花鳥有一種吉祥的寓意,在陶瓷表面繪畫吉祥物,更能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因此有著較高的欣賞價值。
自遠古時代起,當人類嘗試用藝術表現自身力量的同時,也在藝術中開始描摹那些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的花鳥。這些藝術化的花鳥,不但較之自然界的花鳥更具典型性。元、明、清朝以來,青花、粉彩陶瓷藝術豐富,它們都大量地運用花鳥畫來裝飾,特別是粉彩,它具有清秀文雅、纖柔精致、色彩豐富的特點,所以工筆花鳥畫便成為主要的裝飾手法。眾所周知,景德鎮粉彩瓷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說。其問世發展至今,與中國畫結下了難解之緣。尤其是在工筆花鳥畫的影響下,無論是構圖立意還是運筆設色及表現技巧和裝飾風格,都在粉彩瓷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工筆花鳥畫對粉彩花鳥畫的影響也可謂之深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粉彩花鳥畫裝飾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藝術成就,反映出“筆墨當隨時代”深刻的哲理內涵。
陶瓷繪畫更能表現出花鳥畫優美的品性和生動的形象。清代的雍正時期,粉彩在畫法上明顯地受工筆畫影響,尤其是花鳥畫,無論在構圖,設色和用筆方面,均可以看出工筆花鳥畫的表現形式起主要作用。陶瓷繪畫又不同于純粹的中國畫,它是一門工藝性很強的陶瓷藝術表現形式。在進行陶瓷藝術繪畫創作時,它既要照顧到中國畫的美學要素,而且又要符合其工藝特性,它的一切藝術美感最后都要通過“火”來實現,也就是“泥與火”的結晶。同時不同的造型也決定不同的繪畫裝飾,陶瓷的造型有平面和立體兩種類型,平面的造型有如紙的特性一樣可以進行獨立的純繪畫創作表現,這與一般的中國畫本質相同,最終作為一幅畫供人們欣賞。
創作是學習陶瓷裝飾繪畫的最終目的?;B陶瓷裝飾亦是如此。從生活中提煉素材,經過構思、藝術塑造等步驟,進而達到工藝性、思想性、藝術性的有機結合。煉出生活式的瓷上花鳥裝飾,表現出自然界的花鳥在瞬息萬變中的情態,花鳥的瞬間形神、動態、時間、場景尤為重要。所以作為一位為創作而創作的陶瓷藝人,鐘情于大自然,親身體驗大自然生活,以敏銳的洞察力去發現和捕捉生活中花鳥的瞬間生動形象。所以我在花鳥繪畫當中,也逐漸地形成了和大自然的美結合起來,這也是20世紀50年代陶瓷藝人的共識。
忠于自然,又不為自然所限,以特有筆觸實現特定主題內容,大膽改革,大膽創新,才能匠心獨具,婉轉運用夸張和變化獲取幽遠的多方位形象感染力。所以有觀念認為,時代變了,粉彩工筆花鳥畫的技法也需要變,才能從“山重水復疑無路”走進“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才能體現現代人的技藝和能力。如已故陶瓷美術家汪以俊,他為建國十周年創作的大型瓷板畫《六鶴同春》,鮮明地表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創作思想和繪畫風格,他集郎世寧中西兩法,于花樹禽石,以明暗渲染,淑沈南畫鶴勾勒精確,疏渲道地,效惲南田描花繪卉,色澤典雅,明麗神彩之筆觸,形象地表現出一個“鶴鳴陽谷、蒼松滴翠、牡丹吐艷、靈芝流丹”的繁華景象。以諧音手法表達了自己對世界和平的良好夙愿。這件作品也被中外陶瓷界人士譽為現代工筆花鳥粉彩畫的精品之作。還有陶瓷美術家章仕保的四幅條屏畫《百鳥畫》,如今也成為我們青年學習粉彩工筆花鳥畫的好教材。因此我們作為下一輩學子,創新思維的概念是不能忘卻的。
藝術陶瓷的收藏
近年來,細小輕薄、美觀大方的藝術陳設瓷和陶瓷器、茶具越來越受人們喜愛,已成為眾多愛好者觀賞、收藏的熱門。
陳設藝術陶瓷用于家庭的柜中展示,壁間點綴,架上陳列,案頭擺設,既可朝夕相對,又能陶冶性情。
我國的陳設藝術陶瓷分陶和瓷兩種。陶主要產地有以紫砂茶壺和花盆著稱的陶都宜興;有陶塑人物和動物造型見長的廣東石灣;還有生產唐三彩的河南洛陽、生產黑釉罐的山西渾源、生產刻花陶器的四川榮昌等;有以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四大傳統名瓷為特色的瓷都景德鎮,有以釉下五彩裝飾而聞名的湖南醴陵,還有生產雨點釉和發展刻瓷藝術的山東淄博,生產白瓷的福建德化,生產青瓷的浙江龍泉,以及生產釉上彩花瓷的廣東潮州等。
由于陳設藝術瓷種類多而雜,不少人采用多項收集方式,如廣東有位專門收集彩盤的收藏家,現已擁有陶瓷彩盤3000多種。北京一位收藏家則著重收集各種藝術小壺,并在自家內布置了一個“千壺館”。香港制餅商人胡錦超先生,年逾花甲,他的特點是專門收集石灣陶器,而且把收藏的部分神態各異的人物雕塑共238件奉獻給香港藝術館。他說,讓大家一道去欣賞這些陶瓷寶貝吧!在國外,收藏陶瓷亦很盛行。如英國王室喜歡收藏瓷質餐具,許多西方國家風行收藏彩盤,美國就有五萬多陶瓷彩盤收藏者,他們對我國傳統仕女題材盤表現出極大興趣。1985年至1987年,景德鎮市宇宙瓷廠設計生產的《紅樓夢》十二金釵系列彩盤以細膩的筆觸,緊緊捕捉古代女性的動態美,表現寶釵“冷冷的美”,巧姐“恬靜的美”,鳳姐“潑辣的美”,探春“高雅的美”,畫面遠近景結合,莊重而靜謐,色彩深沉,意境深遠。該系列彩盤出口美國市場后,在彩盤愛好者中反映極佳,大家爭相購買。時至今日,當時僅500元人民幣一套的《紅樓夢》彩盤,現在國外要賣到2000元以上。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F在,一般工薪階層都具備收藏陳設藝術陶瓷的條件,但收藏是門學問,收藏愛好者一定要加強修養,提高識別眼光。根據筆者十余年的收藏經驗,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量力而行。經濟不十分富裕的,可以購買小彩盤、小花瓶,以及陳設與實用兼備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這類陶瓷的設計,如能達到形象美、情趣好、內涵深三個要求,就是較高的陶瓷藝術作品,陳設在壁間、案頭,能給人賞心悅目、勃勃生機、余味無窮之感,或者還能給人一點思考,一點遐想,一點啟迪。
其次,陳設藝術瓷作為商品,價格自然也受供需關系的影響,并非價錢越高越好,這就需要比較,認真鑒別。如釉下彩和青花,畫功是否熟練、清晰,色澤是否瑩潤、透亮,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亂真;釉下裝飾注重工筆式寫意,必須是手工繪制,不是印花、貼花,而且顏色要光亮。
再就是,對陳設藝術陶瓷的選購既要看整體效果,也要仔細查看器形是否周正,有無變形,釉面是否光潔,色度有無異樣。比如顏色釉必須“明如鏡”,釉色純正,叫得出色釉的名稱來。還要注意器身不能有黑點、起泡、砂點、脫釉等明顯缺陷。
最后,選購陳設藝術陶瓷要在白天光線好的地方,判別瓷質可輕輕彈叩,聽聲音是否清脆響亮,沙啞聲是有裂紋的,再好看也不值錢。
藝術陶瓷的信仰
古代藝術陶瓷藏品的意義
古代藝術陶瓷的制作其實也有著它的信仰。就拿現在在中國博物館里面存放著一件陶瓷“人形彩陶壺”,這個陶瓷主要就是反同映當時的社會的一種陶瓷,因為當時的社會是屬于母系的社會,所以當時的陶瓷也就是裝飾母親為題材的制作品。而這件“人形彩陶壺”也就成為了當時最為典型的一件產品,這件物品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藏品。
而這件陶瓷它是塑造的一個女性,而且還是全裸的,而制作這件陶瓷所用的手法是將彩繪與貼塑結合起來的。這件物品的出現也就是反映著當時的社會信仰,主要是以母系為主的。而它也就是說明當時的人非常的稀少,主要是通過女性來繁衍后代,讓更多的人類能夠得到生存。因為這件藝術陶瓷也就成為了一個經典之作。
所以說講藝術陶瓷的制品都是通過反映某件事情,或某個人物等,同時也是在反映當時的社會制度,當時的勞作人民的心情的作品。而隨著時代的進展,后來藝術陶瓷也就開始外銷國外,走向世界。特別是從景德鎮的花瓷等,都開始往國外銷售。這些藝術陶瓷也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財富。
藝術陶瓷給我們的國家帶來的利潤是非常大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其它的國家也就有了陶瓷的發展,所以就會使得我國的陶瓷有所減弱,為了能讓我國的陶瓷再次點燃勝利的火焰,這就需要我們能夠多下功夫,讓陶瓷藝術走向一個更高的階層。
淺談古瓷繪畫裝飾藝術
從元代開始,風行的青花瓷,具有中國國畫的筆致韻味。由于它是用毛筆把圖象直接抒畫在瓷器上,燒成后,在潔白光潤的瓷畫上,透出青色國畫般的藝術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靚蒼翠,十分富有藝術魅力。
青花裝飾主要通過線條的粗細、疏密、點線等筆法來表現各種藝術意象。一筆之下,有剛柔、虛實、濃淡、輕重的變化,運筆之法有中鋒和順、逆、拖等。
青花繪畫裝飾的構圖注意水路變化,即掌握整體黑白效果、大小塊面、紋樣組合的黑白空間??臻g的疏密大小,也就是相對地由紋飾的疏密大小所造成。把非紋飾部分的白地,看作與紋飾部分同樣重要的因素加以對待。
元代青花的繪畫,繼承了漢唐以來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在表現客觀事物的風貌上更加精辟。宋以前的牡丹紋飾,大都只有正視和側視兩種形態,而元代青花上的牡丹則多姿多態。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瓶,所繪牡丹,俯視、向背、聚散、飄逸,各盡所致,或綠葉擁簇;或疏花獨放;或掛于枝頭,低首不語;或嫩枝托護,昂然直上;或側轉返顧,嬌態十足;或妖嬈端莊,落落大方。
元代瓷器上的繪畫藝術,既不同于唐代那種雍容富貴,又別于宋代之精致秀麗,而呈現出一種渾厚而又妖嬈雅致的神韻。元代青花氣勢磅礴,筆勢飛動,講求大效果,并不拘于細枝末節。即使是云紋、海水、四方、二方連續那樣需要規矩的圖案紋樣,也只是大體規整而已,且憑借其用筆之純熟,懸肘運腕而寫,轉折有致,極富動感。
元代中晚期的青花繪畫構圖滿實,但不死不僵。江西高安元代窯藏出土元青花云龍紋獸耳蓋罐,全器紋飾有12層之多,但并不因此有擁塞之感,反倒有壯美之情韻,令人嘆為觀止。在器物的肩部、底部和蓋面上雖然都用了變形蓮瓣紋,但是,蓮瓣紋內所附加紋飾卻不雷同,有花卉、八寶、火焰等,因而在重復中顯現出變化,加上其獨有的運筆方式,使原本極易呆板的圖案式紋樣表現出動感。
明代瓷器的繪畫風格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永樂、宣德朝為晚期;成化朝為中期;嘉靖、萬歷朝為晚期。
永樂、宣德時期,青料流動性較大,發色深藍蒼翠,明艷深厚,料色透入釉層,線條往往有暈散現象,很象中國畫在宣紙上所形象的墨暈,加上錯落有致的暈點,使畫面越發顯得渾融沉著而華滋,景德鎮的陶藝家為了追求中國畫的水墨韻味,則更有意識借助和發揮這種青料的自然屬性,形成了一種披離錯落、豪放瀟灑、氣韻生動的藝術風格。此時的繪畫表現題材,同元代相比,變化也大。植物紋樣和動物畫面激增。蔓草紋中有牡丹、蓮花、薔薇、寶相花、山茶花、菊等,與四季花共同表現?;ê腿~子比元代要小,富于寫生趣味,形式自然,蔓草逶迤輕盈,加之白地與青色紋樣比例適中,相互襯托,更加美麗動人。永樂、宣德時的瓷畫風格改變了元代遒勁、挺拔的格調,而呈現出一種濃艷凝重、古樸典雅的風采。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宣德青花海水龍紋扁瓶,瓶身以連天翻涌的海水作背景,怒龍橫行于驚濤駭浪之間。
藝術陶瓷的應用
讓藝術陶瓷立足國際市場
陶瓷在我國的地位越來越高,在世界上也有不可小視的地位,很多人都愿意購買一些藝術陶瓷,還有一些陶瓷愛好者就喜歡陶瓷制品,他們寧愿花大量的金錢來購買一件具有藝術價值的產品,所以藝術陶瓷在陶瓷界是十分重要的一種產物。
正是由于藝術陶瓷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它,認可它開始喜歡它。讓一些在陶瓷方面很有研究的人一下在世界上都很著名,有一些人還開辦了自己的展覽會,生產出了各種各樣吸引大家眼球的產品,也正是因為藝術陶瓷,所以陶瓷界發展很迅速,正是因為藝術陶瓷才能夠更快的拉動整個陶瓷業的發展。所以藝術陶瓷在陶瓷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很多國外的消費者都紛紛感嘆我國的陶瓷業技術的高超,都很認可陶瓷的質量。
現在很多藝術陶瓷還能夠在裝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多愛好陶瓷的人,都會購買一些好的藝術陶瓷擺放在家中,頓時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提高檔次。也正是由于慢慢推廣,很多人都開始喜愛它。正是由于陶瓷需求如此大,很多企業才應該想辦法如何能夠生產出來更好,更漂亮的一戶陶瓷共消費者購買使用,這樣才能夠拉動整個陶瓷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讓藝術陶瓷更好的發光發亮,讓越來越多的國外消費者購買陶瓷的欲望逐漸增強,讓藝術陶瓷在國際航能有立足的一席之地。
陶瓷藝術:只做只有陶瓷藝術能做的事
陶瓷還能做什么
這個拗口的題目,是從英國詩人T.S。艾略特談現代詩歌時的一句話借來并翻用的。他說:“詩歌只做詩歌能做的事”。其實,豈止是詩歌,任何藝術形式在至高層面上,這句話都適用。
近些年,瓷畫突然成了畫家們的一個興奮點,與此同時,各類瓷畫藝術展也越來越引人注目。如近期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2012中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展”就很有代表性。畫家特別是優秀的畫家介入陶瓷藝術創作是好事情,他們以自己的優勢在特定的層面上提高了瓷畫的藝術水準。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對陶瓷藝術本體的理解有偏差,以致許多畫家特別是中國畫家,考慮最多的還是如何在陶瓷上還原水墨的效果,他們以為的成功,實際上就是實現水墨由宣紙向陶瓷的挪移。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瓷畫作品,無非就是在陶瓷上畫水墨畫,它與在宣紙上的水墨并無本質的區別。
所以,雖然嘗試上手瓷畫的畫家很多,但大多只是停滯在娛樂化的層面上,包括這次被大家看重的“2012中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展”中的許多作品也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優秀畫家介入瓷畫并沒有從根本上提高陶瓷藝術的品質。因為,對瓷畫而言,創作者在宣紙上的天賦不是最重要的,他們更要具有將泥、火、釉混做一團,整體理解,從而突顯陶瓷藝術物性特點的本領。沒有這本領,再出色的畫家,即使在陶瓷上制造出再高級的水墨效果,也永遠只是玩票的門外漢。任何藝術形式都具有因物性不同而自然形成的“種類”特點,如果忽視這一本質特性,模糊了“種類”的界線,比如將水墨畫得像油畫,將油畫畫得像水墨,將瓷畫畫得像水墨,就等于取消了各自的獨立性,以及它們存在的意義。我記得在一次綜合性的畫展中,就曾發生將一件國畫作品,誤為油畫作品而放到油畫展區的趣聞;我更在一個陶瓷藝術的展廳里,親眼目睹了一件模仿油畫的陶瓷作品。前者曾被某評論家誤導性地贊賞,后者也是被陳列方所推崇。但是,這又能說明什么呢?它們只能說明創作者的“仿制”技術所能達到的程度,這是技術標準,在藝術上并無特別的意義。當然,我贊同任何藝術形式都可以涉獵旁雜并與其眉來眼去,這在當下的藝術創作中被視為具有積極意義的“跨界”與“融合”。但是,跨界的目的一定不是為了模糊自己,減弱自己,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強大自己,最終還是為了穩固自己作為“種類”的獨特性,或者干脆變種為另一藝術形式。沒有這樣的認知,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跨界”,更不是“融合”。它只能算是藝術含量很低的娛樂性的“反串”。
在“2012中國當代陶瓷繪畫藝術展”的研討會上,幾位與會者的發言非常有趣。一位知名畫家認為瓷畫“既要筆墨,又要現代”。后四個字是對的,但適用任何藝術形式;前四個字則是將瓷畫藝術習慣性地帶入了水墨畫的評價體系,它在根本上漠視了瓷畫的本質特點,而只讓瓷畫茍活在水墨的世界里。一位專業瓷畫藝術家說:“陶瓷繪畫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應該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但是陶瓷繪畫現在還沒有完全獨立出來?!睘槭裁礇]有獨立出來?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上述那位知名畫家對瓷畫的認識太具有普遍性了。其實,瓷畫無論是走具象還是抽象,寫意還是工筆的路子,無論采用釉上還是釉下,粉彩還是新彩的技術,如果都不能從根本上脫離對其它藝術形式的簡單模仿,而堅持“反串”的路數,那么瓷畫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研討會上,另一位知名畫家問道:“陶瓷還能做什么?”這種思考當然也是對的。但應該有個前提,即陶瓷無論還能做什么,都應該有自覺的規避意識,即規避其它藝術形式也可輕易做到的事情,而只做只有陶瓷藝術能做的事。反之,其它藝術形式稍一“反串”,便都可以有模有樣地做出陶瓷藝術能做的事,那么還要陶瓷藝術做什么?
當代陶瓷藝術
捉迷藏 劉清云
杜甫 莊 稼
泥釋 白 明
中國陶瓷藝術源遠流長,有著燦爛輝煌的歷史,對世界陶瓷的發展產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以至在英語中成為中國的代稱。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陶瓷藝術創作實踐中產生了一批令人敬佩的陶瓷藝術家,他們分布在我國的各個陶瓷產區,作品不僅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而且在繼承和創新上具有很高的造詣,受到了國內外陶瓷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睞。同時,他們還以師徒相傳的方式培養了一批中青年藝術家,對推動我國陶瓷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陶瓷藝術的發展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興起的“西風”,直到80年代初才真正產生影響。而在90年代,這種影響力加劇,推動了陶瓷藝術的快速發展。
在短短的20年中,中國的陶瓷藝術形成了紛繁多樣的藝術形式,而陶瓷藝術在與新技術的結合方面,也顯示出了這一古老藝術與時俱進的特點。更為重要的是,當代陶瓷藝術多樣性的表現形式與風格,已經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陶瓷藝術家在創作風格上的顯著變化,主要表現在創作中求新求變,融入個性風格。
中國美術館首次獨立策劃、主辦的大型當代陶瓷作品展覽——“中國美術館陶瓷藝術邀請展”和“潮州現代陶瓷設計藝術展”日前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
“中國美術館陶瓷藝術邀請展”邀請當代陶瓷藝術家163人,薈萃了當代陶瓷藝術精品240余件?!俺敝莠F代陶瓷設計藝術展”展出40余件作品,向觀眾展示了潮州市現代陶瓷設計的優秀成果。
潮州陶瓷生產歷史悠久,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陶瓷業獲得了快速發展,陶瓷出口、總產值和銷售額均在全國名列前茅,并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產品暢銷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成為潮州的支柱產業。
藝術陶瓷分類
具有收藏價值的陶瓷
在德化市出品的藝術陶瓷被譽為是“中國白”。在明代的時候,中國往國外銷售的藝術陶瓷最著名的就是德化的藝術陶瓷。所以說德化市的藝術陶瓷引領了我們的陶瓷市場。其實藝術陶瓷也就是指的具有藝術價值的陶瓷作品,它不屬于那種實用型的陶瓷,但是它是具有收藏價值的陶瓷。
藝術陶瓷既然屬于藝術方面的作品,那它包括有哪些藝術作品。藝術陶瓷可以分為山公盆景類的。這種又被稱為了陶瓷的微塑,它是屬于傳統的工藝品,是由劉來的藝人獨創的。再一種就是人物神仙類的,一般這種陶瓷塑造的形象大多數都是男性,因為此種陶瓷所用的陶泥燒出來的顏色比較暗淡一些。所以適合制做成男性的肌膚。
藝術陶瓷還有一種分類的就是鳥獸蟲魚類的。這類的陶瓷大多數是用做日用陶瓷所剩的原料而制做成的,所以往往是帶有娛樂性的。再一種就是瓜果器物類的,像這種藝術是利用了一些模具而制成的,在制成以后還會有模具上面加一些小小的裝飾,可供人們欣賞,把玩。最后一種就是叫做建筑瓦脊的藝術陶瓷,這種的制做就比較繁瑣一些,因為它里面既要有人物,又要有建筑,還要有花鳥草蟲之類的景象。像這種陶瓷一般是講述故事或是講述人物的形式出現的。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藝術陶瓷都具有它的收藏價值。所以大家在收藏的時候要小心一些。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陶瓷繪畫--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陶瓷繪畫--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陶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