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
陶瓷---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出現的一種藝術形態,這種形態是所有藝術門類中最單純和最簡潔的,同時她所具有的神秘與抽象性是無法比擬的!今天跟著小編一起看看“藝術陶瓷簡介”。
從陶瓷藝術的審美需求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時代的文化內涵和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
瓷藝術品是一一種“既能觀賞、還能把玩;既能使用,還能投資、收藏”的藝術品種。普通投資者,只要常學習、多溝通,勤比較、多觀賞,并從裝飾美、個性美、意境美、材質美等四個方面去學習鑒賞,就一定能踏上投資、收藏、鑒賞的康莊大道。藝術陶瓷也可以稱之為陶瓷藝術,為陶藝和瓷器藝術的總稱。從新石器時期的印紋陶、彩陶、粗獷質樸的品格,唐宋陶瓷突飛猛進的發展,五彩繽紛的色釉、釉下彩,白釉的燒造成功,刻畫花等多種裝飾方法的出現,為后來藝術陶瓷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陶瓷藝術品以其精巧的裝飾美、夢幻的意境美、陶藝的個性美、獨特的材質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并逐漸成為人們投資收藏的首選。
taoci52.com編輯推薦
生物陶瓷簡介
生物陶瓷的簡概生物硬組織代用材料有體骨、動物骨,后來發展到采用不銹鋼和塑料,由于這些生物材料在生物體中使用,不銹鋼存在溶析、腐蝕和疲勞問題,塑料存在穩定性差和強度低的問題。目前世界各國相繼發展了生物陶瓷材料,它不僅具有不銹鋼塑料所具有的特性,而且具有親水性、能與細胞等生物組織表現出良好的親和性。因此生物陶瓷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生物陶瓷除用于測量、診斷治療等外,主要是用作生物硬組織的代用材料??捎糜诠强?、整形外科、牙科、口腔外科、心血管外科、眼外科、耳鼻喉科及普通外科等方面。生物陶瓷作為硬組織的代用材料來說,主要分為生物惰性和生物活性兩大類。
一、生物惰性陶瓷材料生物惰性陶瓷主要是指化學性能穩定,生物相溶性好的陶瓷材料。這類陶瓷材料的結構都比較穩定,分子中的鍵力較強,而且都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耐磨性以及化學穩定性,它主要有氧化鋁陶瓷、單晶陶瓷、氧化鋯陶瓷、玻璃陶瓷等。
二、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生物活性陶瓷包括表面生物活性陶瓷和生物吸收性陶瓷,又叫生物降解陶瓷。生物表面活性陶瓷通常含有羥基,還可做成多孔性,生物組織可長入并同其表面發生牢固的鍵合;生物吸收性陶瓷的特點是能部分吸收或者全部吸收,在生物體內能誘發新生骨的生長。生物活性陶瓷有生物活性玻璃(磷酸鈣系),羥基磷灰和陶瓷,磷酸三鈣陶瓷等幾種。
1、 玻璃生物陶瓷 玻璃陶瓷也稱微晶玻璃或微晶陶瓷。
(1)玻璃陶瓷的生產工藝過程為: 配料制備→配料熔融→成型→加工→晶化熱處理→再加工 玻璃陶瓷生產過程的關鍵在晶化熱處理階段:第一階段為成核階段,第二階段為晶核生長階段,這兩個階段有密切的聯系,在A階段必須充分成核,在B階段控制晶核的成長。玻璃陶瓷的析晶過程由三個因素決定。第一個因素為晶核形成速度;第二個因素為晶體生長速度;第三個因素為玻璃的粘度。這三個因素都與溫度有關。玻璃陶瓷的結晶速度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有利于對析晶過程進行控制。為了促進成核,一般要加入成核劑。一種成核劑為貴金屬如金、銀、鉑等離子,但價格較貴,另一種是普通的成核劑,有TiO2、ZrO2、P2O5、V2O5、Cr2O3、MoO3、氟化物、硫化物等。
(2)玻璃陶瓷的結構與性能及臨床應用
玻璃陶瓷是由結晶相和玻璃相組成的,無氣孔,不同于玻璃,也不同于陶瓷。其結晶相含量一般為50%-90%,玻璃相含量一般為5%-50%,結晶相細小,一般小于1-2/m,且分布均勻。因此,玻璃陶瓷一般具有機械強度高,熱性能好,耐酸、堿性強等特點。國內外就SiO2-Na2O-CaO-P2O5系統玻璃陶瓷,Li2O-Al2O3-SiO2系統玻璃陶瓷,SiO2-Al2O3-MgO-TiO2-CaF系統玻璃陶瓷等進行了生物臨床應用。發現它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沒有異物反應。此外生物硬組織代用材料還有碳質材料,二氧化鈦陶瓷,二氧化鋯陶瓷材料等多種。
2、 單晶生物陶瓷 單晶生物陶瓷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陶瓷材料,屬氧化鋁單晶。氧化鋁單晶也稱寶石,添加劑不同,制得單晶材料顏色不同,如紅寶石、藍寶石等。氧化鋁單晶有許多特性,如機械強度、硬度、耐腐蝕性都優于多晶氧化鋁陶瓷,其生物相溶性、安定性、耐磨性也優于多晶氧化鋁陶瓷。
(1)氧化鋁單晶的生產工藝
氧化鋁單晶的生產工藝有提拉法、導模法、氣相化學沉積生長法、焰熔法等。
a. 提拉法 即是把原料裝入坩堝內,將坩堝置于單晶爐內,加熱使原料完全熔化,把裝在籽晶桿上的籽晶浸漬到熔體中與液面接觸,精密地控制和調整溫度,緩緩地向上提拉籽晶桿,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轉,使結晶過程在固液界面上連續地進行,直到晶體生長達到預定長度為止。提拉籽晶桿的速度1.0-4mm/min 坩堝的轉速為10r/min,籽晶桿的轉速為25r/min
b. 導模法 簡稱EFG法。在擬定生長的單晶物質熔體中,放頂面下所擬生長的晶體截面形狀相同的空心模子即導模,模子用材料應能使熔體充分潤濕,而又不發生反應。由于毛細管的現象,熔體上升,到模子的頂端面形成一層薄的熔體面。將晶種浸漬到基中,便可提拉出截面與模子頂端截面形狀相同的晶體。
c. 氣相化學沉積生長法 將金屬的氫氧化物、鹵化物或金屬有機物蒸發成氣相,或用適當的氣體做載體,輸送到使其凝聚的較低溫度帶內,通過化學反應,在一定的襯底上沉積形成薄膜晶體。
d. 焰熔法 將原料裝在料斗內,下降通過倒裝的氫氧焰噴嘴,將其熔化后沉積在保溫爐內的耐火材料托柱上,形成一層熔化層,邊下降托柱邊進行結晶。用這種方法晶體生長速度快、工藝較簡單,不需要昂貴的銥金坩堝和容器,因此較經濟。
e. 單晶氧化鋁臨床應用。 它用作人工關節柄與氧化鋁多晶陶瓷相比具有比較高的機械強度,不易折斷。它還可以作為損傷骨的固定材料,主要用于制作人工骨螺釘,比用金屬材料制成的人工骨螺釘強度高??梢约庸こ筛鞣N齒用的尺寸小、強度大的牙根,由于氧化鋁單晶與人體蛋白質有良好的親合性能,結合力強,因此有利于牙齦粘膜與異齒材料的附著。
3、 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
(1)羥基磷灰石陶瓷的制造工藝 a. 固相反應法 這種方法與普通陶瓷的制造方法基本相同,根據配方將原料磨細混合,在高溫下進行合成:
1000-1300℃ 6CaHPO4·2H2O+4CaCO3 Ca10(PO4)6(OH)2+4CO2+4H2O b.水熱反應法 將CaHPO4與CaCO3按6:4摩爾比進行配料,然后進行24h濕法球磨。將球磨好的漿料倒入容器中,加入足夠的蒸餾水,在80-100℃恒溫情況下進行攪拌,反應完畢后,放置沉淀得到白色的羥基磷灰石沉淀物,其反應式如下: 6CaHPO4+4CaCO3═Ca10(PO4)6(OH)2+4CO2+2H2O c. 沉淀反應法 此法用Ca(NO3)2與(NH4)2HPO4進行反應,得到白色的羥基磷灰石沉淀。其反應如下: 10Ca(NO3)2+6(NH4)2HPO4+8NH3·H2O+H2O=Ca10(PO4)6(OH)2+20NH4NO3+7H2O 此外,還有其它方法可制成羥基磷灰石。
(2)羥基磷灰石陶瓷的性能應用 合成的羥基磷灰石的結構與生物骨組織相似,因此合成羥基磷灰石具有與生物體硬組織相同的性能。如Ca:P≈1.67,密度≈3.14,機械強度大于10MPa,對生物無毒,無刺激,生物相溶性好,不被吸收,能誘發新有的生長。 目前國內外已將羥基磷灰石用牙槽、骨缺損、腦外科手術的修補、填充等,用于制造耳聽骨鏈和整形整容的材料。此外,它還可以制成人工骨核治療骨結核。
蓄光陶瓷簡介
蓄光陶瓷又叫蓄光性發光陶瓷、夜光陶瓷等,它是將蓄光材料加入陶瓷制品中而制得的具有蓄光發光性能的陶瓷制品。
蓄光材料就是當有可見光、紫外光等光源照射時,能將其光能儲蓄起來,當光源撤離后在黑暗狀態下,再將所儲蓄的光能緩慢釋放而產生熒光現象的材料。
蓄光材料可廣泛地應用在軍事、航海、消防、交通等。如當夜間發生地震、火災等突發性災難時,往往會斷電或應急照明設施失效,人們在黑暗中需得到明確的夜視引導才能順利逃生。在公共場所如影劇院、學校、醫院和居民樓道,夜間燈光突然熄滅或停電時,蓄光材料能引導人們安全出入。在高速公路、立交橋、地下通道等場所需要夜視指標等。
陶瓷材料具有強度高、耐候性能好、耐熱耐火、抗老化、表面易清洗、裝飾高雅、使用壽命長等特點。蓄光陶瓷就是把蓄光材料的優點與陶瓷材料的優點集于一身而開發出來的一種新型功能陶瓷。
將蓄光材料加在陶瓷釉料中而制成的各種墻地磚就稱為蓄光陶瓷磚。
蓄光陶瓷磚除以所述的特點外,還可使用在有間斷光源的地方,或人為進行間斷燈光照射,可產生連續發光的照明效果,即有裝飾效果又可大幅度節約電能。因此,有人又把蓄光陶瓷磚稱為"節能建材"。
目前,蓄光陶瓷磚的蓄光性能為:受光時間1~3min,發光時間2~12h。
目前還沒有蓄光陶瓷磚相應的國家或行業標準,選用時供需雙方應具體約定。
【實用】陶瓷茶具簡介范例
陶瓷茶具簡介,文章為您介紹茶具的基本概述、陶瓷茶具的分類、陶瓷茶具的發展歷程等知識!
茶具概述
茶具是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壺,碗,杯,盤,托等,古人講究飲茶之道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的藝術,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絕的名茶,可謂相得益彰。隨著飲茶之風的興盛以及各個時代飲茶風俗的演變,茶具的品種越來越多,質地越來越精美。
陶瓷茶具的分類
陶瓷茶具的品種很多,按材質化分可分為兩種:瓷質茶具,陶質茶具。其中瓷質茶具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1.陶質茶具
在陶質茶具中,紫砂茶具最為著名。
它興起于北宋之初(然而有明確文字記載的紫砂茶具則見于明代正德年間),后來逐漸成為別具一格的名優茶具,并盛行于明、清兩個朝代。提梁紫砂壺茶具的由來有個動聽的故事,相傳,北宋著名詩人蘇軾喜好飲茶,在江蘇宜興獨山講學的時候,為了方便在外出時煮茶、飲茶,專門請人燒制了由他自己設計的提梁式紫砂壺,后人便把這種壺命名為提梁壺或東坡壺。蘇軾曾在詩中寫道,銀瓶瀉油浮蟻酒,紫碗鋪粟盤龍茶,足以看出他對紫砂茶具是十分贊賞的。
與普通的陶器不一樣,紫砂茶具的內部和外部皆不敷釉,而是使用獨特的陶土,也就是紫泥、紅泥和團山泥經過摶制和焙燒制作而成的。紫砂茶具的成品,紫似熟透的葡萄、赤似紅色的楓時、黃似成熟的柑橙、赭似怒放的墨菊,華麗多姿,千變萬化,它有成百上千種不同的造型,正所謂方非一式,圓無一相,而且制作工藝精深,色澤質補無華。能工巧匠或名人大家在壺體上經常用鋼刀代替筆,雕刻山水花鳥的圖案,鐫刻金石書法,令紫砂壺成了一鐘將文學、繪畫、書法、雕刻、金石及造型集中于一體的藝術珍品,使人們在品茶的同時還能欣賞藝術,獲得知識的啟發與美的享受。
如今,我國的紫砂茶具主要產自江蘇宜興,在浙江長興也有出產。
2.瓷質茶具
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以浙江生產的質量最好。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產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眾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有坯質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唐朝白居易還作詩盛贊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鎮白瓷茶具已遠銷國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這種白釉茶具,適合沖泡各類茶葉。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裝飾典雅,其外壁多繪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飛禽走獸,人物故事,或綴以名人書法,又頗具藝術欣賞價值,所以,使用最為普遍。
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續于元,衰微于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為點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盞無水痕為上。時任三司使給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就說得很明白: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
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輿勝覽》中說的茶色白,入黑盞,其痕易驗。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盞,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種。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蔡襄《茶錄》中這樣說:建安所造者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配方獨特,在燒制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鷓鴣斑點、日曜斑點,一旦茶湯入盞,能放射出五彩紛呈的點點光輝,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開始,由于烹點之法與宋代不同,黑瓷建盞似不宜用,僅作為以備一種而已。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實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涂上一層透明釉,爾后在窯內經1300℃左右高溫還原燒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對青花色澤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稱為青,故青花的含義比今人要廣。它的特點是:
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華而不艷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陶瓷茶具的發展歷史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產,特別是景德鎮,成了我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繪畫工藝水平高,特別是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上,因此這也可以說是元代繪畫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產,但無論是釉色、胎質,還是紋飾、畫技,都不能與同時期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鎮生產的青花瓷茶具,諸如茶壺、茶盅、茶盞,花色品種越來越多,質量愈來愈精,無論是器形、造型、紋飾等都冠絕全國,成為其它生產青花茶具窯場模仿的對象,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發展史上,又進入了一個歷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響后代??滴跄觊g燒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稱清代之最。
綜觀明、清時期,由于制瓷技術提高,社會經濟發展,對外出口擴大,以及飲茶方法改變,都促使青花茶具獲得了迅猛的發展,當時除景德鎮生產青花茶具外,較有影響的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云南的玉溪,四川的會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國還有許多地方生產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區域內,供民間飲茶使用。
盛世昌南茶具:在生產過程中,首先將多功能健康陶瓷材料加入到陶瓷坯體中制成能量陶瓷坯體,然后將多功能健康陶瓷材料與釉漿充分融合制成能量瓷釉。經施釉、梯度高溫燒制等工藝制成。
盛世昌南茶具具有抗菌,易潔,活水功效。
盛世昌南茶具不但被沈陽故宮博物館永久收藏,而且皇家瓷系列還被恭王府博物館收藏,被選為國家外事禮品;也是商務禮品,政府禮品,時尚送禮的首選陶瓷禮品,并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大眾的一致推崇。
鈞瓷簡介
今天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瓷器中的鈞瓷。鈞瓷與汝、官、哥、定窯并駕齊驅,并稱五大名窯瓷器。鈞瓷始創唐代,興盛于北宋,宋徽宗時被定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間優秀工匠在禹州城內“古鈞臺”附近設官窯燒造宮廷用瓷,故名“鈞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那里地處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東山瓷土處處有 ”之傳說。據實踐,生產鈞瓷如果離開這些條件,在任何國家都不會成功。鈞瓷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于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憑借其古樸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復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云霞霧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之首。
鈞瓷造型以端莊、渾厚、古樸、文雅為特色。鈞瓷器皿,棱角分明,線條優美,文飾簡練,雕塑別致。鈞瓷傳統作品尊、鼎、缽、洗、瓶等陳設品,置之庭室,富麗堂皇,滿屋生輝;陳之幾案,賞心悅目,雅致韻人。鈞瓷胎質,陶冶清純,堅實細膩,扣之其聲如罄,清脆悅耳。鈞瓷的釉質深厚透活,晶瑩玉潤,有明快的流動感。釉中常常呈現出珍珠點、魚子、菟絲、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紋路。古人用“五光十色潤如玉”,“鈞與玉比,鈞比玉美”來贊美鈞瓷釉質的純凈和釉色的艷麗。鈞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卻找不到兩件色彩完全相同的產品。這就是人們說的“鈞無雙配”,也是鈞瓷獨特藝術風格的一個方面。 鈞瓷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為國內外各界人士所贊賞。鈞瓷的經濟價值更為同行業所重視。鈞瓷的造型線條簡潔大方。傳統造型約有200 余種。主要有:香爐、寶象瓶、葫蘆瓶、連座瓶、玉壺春瓶、梅瓶、雙龍活環瓶、鵝頸瓶、出戟尊、三羊開泰尊、蓮花尊、花盆、鼓釘洗、碗等。新創品種有幾十個品種,主要有魚瓶、天球瓶、日月瓶、觀音、彌勒、鐘馗、十二生肖、動物、花插、文具、茶具、掛盤等。
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鈞瓷的恢復燒制工作開始,鈞瓷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鈞瓷生產工藝與水平都得到了劃時代的提升,不斷的作為國禮現身世界。
宋代瓷器簡介
宋代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F時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于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占總數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將宋代陶瓷窯大致概括為6個瓷窯系,它們分別是:北方地區的定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和磁州窯系;南方地區的龍泉青瓷系和景德鎮的青白瓷系。這些窯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區使用原材料的影響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國時代的政治理念、文化習俗、工藝水平制約而具有的共同性。
從胎釉上看,宋北方窯系的瓷胎以灰或淺灰色為主,釉色卻各有千秋。例如鈞窯釉,喻為海棠紅、玫瑰紫,燦如晚霞,變化無窮如行云流水;汝窯釉含蓄瑩潤、積堆如凝脂;磁州窯燒出的則是油滴、鷓鴣斑、玳瑁等神奇的結晶釉。南方窯系的胎質則以白或淺灰白居多,景德鎮窯的青白瓷色質如玉、碧如湖水;龍泉窯青瓷翠綠瑩亮如梅子青青;哥窯的青瓷其釉面開出斷紋,如絲成網,美哉天成,是一種獨特的缺陷美;還有定窯瓷,其圖案工整,嚴謹清晰的印花讓人嘆為觀止;耀州窯瓷,其犀利瀟灑的刻花給人們以流動的韻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質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藝上達到了一個新的美學境界。
從造型的角度分析,宋瓷的器形較之前代更為豐富多彩,幾乎包括了人民日常生活用器的大部分:碗、盤、壺、罐、盒、爐、枕、硯與水注等,其中最為多見的是玉壺春瓶??偟恼f來,民間用瓷的造型大部分是大方樸實、經濟耐用;而宮廷用瓷則端莊典雅、雍容華貴。最能反映皇家氣派的是哥、官、鈞、汝與定窯口燒制的貢瓷,最能體現百姓喜樂的是磁州、耀州窯口燒制的民間瓷品。
從紋飾上講,宋瓷的紋飾題材表現手法都極為豐富獨特。一般情況下,龍、鳳、鹿、鶴、游魚、花鳥、嬰戲、山水景色等常作為主體紋飾而突現在各類器形的顯著部位,而回紋、卷枝卷葉紋、云頭紋、錢紋、蓮瓣紋等多用作邊飾間飾,用以輔助主題紋飾。工匠們用刻、劃、剔、畫和雕塑等不同技法,在器物上把紋樣的神情意態與胎體的方圓長短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審美與實用的統一整體,另人愛不釋手。如嬰戲紋,或于碗心、或于瓶腹,將肌膚稚嫩,情態活潑的童子置于花叢之中,或一或二,或三五成群,攀樹折花,追逐嬉戲,真切動人,生活氣息甚為濃厚。
宋代陶瓷,以其古樸深沉、素雅簡潔,同時又千姿百態、各競風流的氣象為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工藝發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讓世人景仰的豐碑。
氧化鋁陶瓷制作工藝簡介
氧化鋁陶瓷目前分為高純型與普通型兩種。高純型氧化鋁陶瓷系Al2O3含量在99.9%以上的陶瓷材料,由于其燒結溫度高達1650—1990℃,透射波長為1~6m,一般制成熔融玻璃以取代鉑坩堝:利用其透光性及可耐堿金屬腐蝕性用作鈉燈管;在電子工業中可用作集成電路基板與高頻絕緣材料。普通型氧化鋁陶瓷系按Al2O3含量不同分為99瓷、95瓷、90瓷、85瓷等品種,有時Al2O3含量在80%或75%者也劃為普通氧化鋁陶瓷系列。其中99氧化鋁瓷材料用于制作高溫坩堝、耐火爐管及特殊耐磨材料,如陶瓷軸承、陶瓷密封件及水閥片等;95氧化鋁瓷主要用作耐腐蝕、耐磨部件;85瓷中由于常摻入部分滑石,提高了電性能與機械強度,可與鉬、鈮、鉭等金屬封接,有的用作電真空裝置器件。其制作工藝如下:
一粉體制備:
將入廠的氧化鋁粉按照不同的產品要求與不同成型工藝制備成粉體材料。粉體粒度在1m?微米?以下,若制造高純氧化鋁陶瓷制品除氧化鋁純度在99.99%外,還需超細粉碎且使其粒徑分布均勻。采用擠壓成型或注射成型時,粉料中需引入粘結劑與可塑劑,?一般為重量比在10—30%的熱塑性塑膠或樹脂?有機粘結劑應與氧化鋁粉體在150—200℃溫度下均勻混合,以利于成型操作。采用熱壓工藝成型的粉體原料則不需加入粘結劑。若采用半自動或全自動干壓成型,對粉體有特別的工藝要求,需要采用噴霧造粒法對粉體進行處理、使其呈現圓球狀,以利于提高粉體流動性便于成型中自動充填模壁。此外,為減少粉料與模壁的摩擦,還需添加1~2%的潤滑劑?如硬脂酸?及粘結劑PVA。
欲干壓成型時需對粉體噴霧造粒,其中引入聚乙烯醇作為粘結劑。近年來上海某研究所開發一種水溶性石蠟用作Al2O3噴霧造粒的粘結劑,在加熱情況下有很好的流動性。噴霧造粒后的粉體必須具備流動性好、密度松散,流動角摩擦溫度小于30℃。顆粒級配比理想等條件,以獲得較大素坯密度。
二成型方法:
氧化鋁陶瓷制品成型方法有干壓、注漿、擠壓、冷等靜壓、注射、流延、熱壓與熱等靜壓成型等多種方法。近幾年來國內外又開發出壓濾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凝膠注成型、離心注漿成型與固體自由成型等成型技術方法。不同的產品形狀、尺寸、復雜造型與精度的產品需要不同的成型方法。摘其常用成型介紹:
1干壓成型:氧化鋁陶瓷干壓成型技術僅限于形狀單純且內壁厚度超過1mm,長度與直徑之比不大于4∶1的物件。成型方法有單軸向或雙向。壓機有液壓式、機械式兩種,可呈半自動或全自動成型方式。壓機最大壓力為200Mpa。產量每分鐘可達15~50件。由于液壓式壓機沖程壓力均勻,故在粉料充填有差異時壓制件高度不同。而機械式壓機施加壓力大小因粉體充填多少而變化,易導致燒結后尺寸收縮產生差異,影響產品質量。因此干壓過程中粉體顆粒均勻分布對模具充填非常重要。充填量準確與否對制造的氧化鋁陶瓷零件尺寸精度控制影響很大。粉體顆粒以大于60m、介于60~200目之間可獲最大自由流動效果,取得最好壓力成型效果。
2注漿成型法:注漿成型是氧化鋁陶瓷使用最早的成型方法。由于采用石膏模、成本低且易于成型大尺寸、外形復雜的部件。注漿成型的關鍵是氧化鋁漿料的制備。通常以水為熔劑介質,再加入解膠劑與粘結劑,充分研磨之后排氣,然后倒注入石膏模內。由于石膏模毛細管對水分的吸附,漿料遂固化在模內??招淖{時,在模壁吸附漿料達要求厚度時,還需將多余漿料倒出。為減少坯體收縮量、應盡量使用高濃度漿料。
氧化鋁陶瓷漿料中還需加入有機添加劑以使料漿顆粒表面形成雙電層使料漿穩定懸浮不沉淀。此外還需加入乙烯醇、甲基纖維素、海藻酸胺等粘結劑及聚丙烯胺、阿拉伯樹膠等分散劑,目的均在于使漿料適宜注漿成型操作。
三燒成技術:
將顆粒狀陶瓷坯體致密化并形成固體材料的技術方法叫燒結。燒結即將坯體內顆粒間空洞排除,將少量氣體及雜質有機物排除,使顆粒之間相互生長結合,形成新的物質的方法。
燒成使用的加熱裝置最廣泛使用電爐。除了常壓燒結?即無壓燒結?外,還有熱壓燒結及熱等靜壓燒結等。連續熱壓燒結雖然提高產量,但設備和模具費用太高,此外由于屬軸向受熱,制品長度受到限制。熱等靜壓燒成采用高溫高壓氣體作壓力傳遞介質,具有各向均勻受熱之優點,很適合形狀復雜制品的燒結。由于結構均勻,材料性能比冷壓燒結提高30~50%。比一般熱壓燒結提高10~15%。因此,目前一些高附加值氧化鋁陶瓷產品或國防軍工需用的特殊零部件、如陶瓷軸承、反射鏡、核燃料及槍管等制品、場采用熱等靜壓燒成方法。
此外,微波燒結法、電弧等離子燒結法、自蔓延燒結技術亦正在開發研究中。
四精加工與封裝工序:
有些氧化鋁陶瓷材料在完成燒結后,尚需進行精加工。如可用作人工骨的制品要求表面有很高的光潔度、如鏡面一樣,以增加潤滑性。由于氧化鋁陶瓷材料硬度較高,需用更硬的研磨拋光磚材料對其作精加工。如SiC、B4C或金剛鉆等。通常采用由粗到細磨料逐級磨削,最終表面拋光。一般可采用<1m?微米?的Al2O3微粉或金剛鉆膏進行研磨拋光。此外激光加工及超聲波加工研磨及拋光的方法亦可采用。
有些氧化鋁陶瓷零件需與其它材料作封裝處理。
清粉彩瓷簡介
粉彩是一種釉上(在瓷胎上)彩繪經低溫燒成的彩繪方法。
早在清康熙年間,粉彩作為瓷器釉上彩繪藝術已開始了萌芽;到雍正時期,已趨成熟,并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乾隆時期粉彩已非常興盛。粉彩的藝術效果,以秀麗雅致,粉潤柔和見長,這與潔白精美的瓷質分不開, 它們相互襯托,相映成趣,有機地結合起來。
粉彩瓷的裝飾形式多種多樣。有摘枝式、圖案式、開光式、通景式、單面彩式、雙面彩式等。每種形式都是結合造型特點來確定的。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采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采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夸張變形的裝飾畫風。甚至把版畫,水彩畫,油畫以及水彩畫等姐妹藝術都加以融匯運用,精微處,絲毫不爽;豪放處,生動活潑。粉彩的繪制,一般要經過打圖,升圖,做圖,拍圖,畫線,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從打圖到拍圖,是一個用墨線起稿,進行創作構思,如繪瓷決定裝飾內容與形象構圖的階段。正式繪制時的定稿叫“升圖”,把描過濃墨的圖樣從瓷器上拍印下來叫“做圖”。接著把印有墨線的圖紙轉拍到要正式繪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圖”,這樣就可進行繪瓷。
粉彩的描繪,著色技法是比較復雜細致的,一般如畫,彩,填,洗,扒,吹,點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畫筆,填筆,洗筆,彩筆,篤筆,赤金筆,金水筆,瑪瑙筆,扒筆等許多特制筆。
康熙、雍正粉彩瓷
粉彩始創于康熙,極盛于雍正??滴跬砥谠诂m瑯彩瓷制作的基礎上,景德鎮窯開始燒制粉彩瓷,但制作較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制作。目前主要發現有兩個品種: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綠、黃、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紅(金紅)彩。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怡釉和彩繪方面,粉彩瓷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粉彩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種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細,色彩柔和,皴染層次多。大多數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繪紋飾。以花蝶圖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極為普遍。人物故事圖,在粉彩中也比較多。此外,粉彩瓷中諧音的“蝠”(福)、“鹿”(祿)圖案十分多見。當時突出的是所謂“過枝”技法。
雍正早期有康熙五彩風格,粉彩紋飾多繪團花、團蝶、八桃蝙蝠(喻意多福多壽)、過枝花卉、水仙靈芝、仕女、麻姑獻壽、嬰戲等。紋飾明顯疏朗、規整。如粉彩過枝桃蝠盤,從盤外壁開始繪桃枝葉及桃,通過盤口過到盤心接繪桃枝葉及蝙蝠,雍正時期一般繪8個桃,乾隆時多繪9個,有“雍八乾九”之說。雍正朝畫的蝙蝠翅膀頂端下彎有鉤,鉤中有一點,嘴上有毛(但不絕對)。仕女幼童人物較小,面目清秀,或有疏簡的山石樹木等背景,或留較多的空白。這時和康熙朝一樣,較多地使用“金紅彩”,精細之作還在紋飾上方用墨彩行書題相應的詩詞歌賦,并繪紅色迎首或壓角章,顯露出當時社會文人的儒雅之風。一般民窯多在碗、盤、爐、罐、盤口瓶、小瓶上繪粉彩紋飾。
雍正粉彩官窯器多數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民窯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圖案標記,以器底繪青花筆、錠和如意,諧音“必定如意”等為突出。
乾隆粉彩瓷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較大的品種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礎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繼承了雍正時期在肥潤的白釉上繪疏朗艷麗紋飾的特點,如常見的折枝花卉盤、碗、小瓶、面盆、人物筆筒和大件器物鹿頭尊等。
鹿頭尊是乾隆時常見品種。其口直,口以下漸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飾兩個鏤雕的夔鳳耳、蟠螭耳或鹿頭耳,因器型像倒過來的牛頭或鹿頭而得名。鹿頭尊多在白地上繪青山綠水、樹木,山水間及叢林里有很多頭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頭,顏色鮮亮,層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這類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這一品種流傳下來的巳經很少了,大多是光緒朝仿的,層次不清,顏色暗談。
乾隆朝除了白地繪粉彩外,還有色地粉彩或色地開光中繪粉彩等品種。乾隆朝粉彩的創新品種是在黃、綠、紅、粉、藍等色地上用極細的工具軋出纏枝忍冬或纏枝蔓草等延綿不斷的紋飾,且多和開光一起使用,人稱軋道開光。這一工藝的出現,將粉彩推上了更加富麗繁縟的頂峰,一直延續到民國。
另外,乾隆朝還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內壁及底足內施綠彩,俗稱“綠里綠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國。乾隆朝的“綠里綠底”極淺淡,迎光側看釉面有極細小的皺紋,像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面而形成的細波。綠彩附著在白釉上非常緊密,幾乎沒有爆釉現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見紋飾有山水、嬰戲、九桃、瓜蝶、百鹿、花鳥、仕女、百花(亦稱“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壽、纏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見的器型以外,新穎造型還有賁巴壺、交泰瓶、轉頸瓶??钭R有青花、紅彩、金彩等種類。
嘉慶、道光粉彩瓷
嘉慶朝彩瓷以粉彩為主流,陳設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由兩件香罐、兩件花抓及一件香爐組成)和法器等都屬常見。嘉慶早期的粉彩還有乾隆朝的特點,比較精細,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軋道開光的?!鞍倩ú宦兜亍毕喈斁?,個別的甚至是“金地百花”;彩地軋道開光品種的不如乾隆時的精細規整,所繪紋飾有的也顯呆滯。嘉慶粉彩瓷常見紋飾有花卉、八寶、云龍、羅漢、嬰戲、石榴等。器型有瓶、筆筒、洗、盤、碗、茶壺、戟耳瓶等。粉彩器中有部分器物的內壁和底部施豆瓣綠釉,壓鳳尾紋粉彩器則仍多見各種色地,如黃、紅、綠等。這一時期描金工藝的采用也較為普遍。
總的來說,嘉慶朝粉彩的特征有以下幾點:一是官窯器中的粉彩開光器為多見;二是繼承乾隆制作的壓鳳尾紋(即軋道工藝)粉彩仍屬多見;三
是萬花堆、百花圖畫面的器物十分突出;四是在碗類器上也出現了山川風景畫;五是碗、盤之類器物的圖案以花卉、花果為多,特別突出的是過枝癩瓜的圖案,象征著瓜瓞綿綿的吉祥之意。
道光朝彩瓷,除了白地粉彩器外,所見有各種色地開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藝結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盤等日用器皿,圖案以荷花、癩瓜和嬰戲圖、清裝仕女以及各種花蝶蟲草為突出。亦常見“吉慶有余”、“麻姑獻壽”、“太平有象”等吉祥題材,其中凡屬“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種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較精致。
道光朝粉彩瓷類同于嘉慶朝,只是繪瓜蝶、草蟲紋飾的略精。署“慎德堂”款的粉彩器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堂款,相當于官窯器,其工藝精湛,主要器型有瓶、罐、花盆、盤、碗、燈籠尊、蓋碗等。
中國紅瓷簡介
中國紅以精湛的制瓷技藝著稱于世,在四大發明出現以前,它就已經傳遍世界。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并且也是最受世界各國青睞的顏色。紅瓷承載著吉祥、尊貴、自古就成為皇室追求的珍品。今天,中國紅瓷將紅瓷技藝運用到日常生活器具中,使古代只能皇家享用的紅瓷進入到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中。
紅瓷的每一件產品,從設計到研發,皆由專業設計師精心選材、構思,并結合不同理念所創造的工藝品。無論是外觀還是內涵,均能見到設計師的巧思妙想,因此產品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我們擁有一群觀念前衛且極具個性的專業協作團隊。我們以客戶所提供的信息基礎和要求作為起點進行整體的方案規劃,用嶄新的創意和獨特的手法精心設計,精工細作,將客戶形象展現在產品多樣的紅瓷中。強大的設計能力、高度的責任心、規范的經營、合理的價格以及完美的服務是紅窯瓷業一貫追求。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向世人再一次證明,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的、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再國際上的領先地位不可動搖?,F在,中國紅成了大師級藝術家室內的雅玩,成了各國收藏家刻意追求的寶貝。
上海世博會禮品喜迎世博球瓶全球限量8888_世博禮品
中國陶瓷藝術源遠流長,千百年來,眾多色彩斑斕的瓷器中,唯獨沒有象征吉祥、喜慶、最為中國人喜愛的大紅色瓷器。這是因為紅色釉料不耐高溫,燒制異常困難,成為陶瓷史上的一道千古難題,自古就有“千窯難得一寶”之說,2004年,景德鎮陶藝家李文成經過世代人的努力終于成功的燒制出耐1200℃以上的高溫大紅色陶瓷,命名為帝王紅,其釉色鮮紅均勻、色澤鮮艷、沉穩,光澤內斂而不失華麗,氣度雍容華貴,凝重樸實,富有通透感,堪稱色釉瓷中的珍品。
帝王紅面世以來,迅速躥紅市場,在陶瓷大觀園中獨樹一幟,成為人們饋贈、收藏的新目標,并多次被選為國賓禮品,由于燒制的成功率非常低,用材金貴、工藝精貴,還吸收了浮雕、金鑲玉、描金、彩繪等傳統技法,融入了景德鎮陶瓷的古雅、金鑲玉之神韻、景泰藍的華彩,所以極具欣賞性和收藏價值。
“帝王中國紅瓷,陶瓷中的帝王”,集中國紅瓷、金鑲玉、玉瓷三重尊貴于一身,每處細節都彰顯著尊貴的特征,極盡豪華、富麗堂皇、具有帝王的氣派,其釉色鮮紅均勻、色澤鮮艷、沉穩,光澤內斂而不失華麗,氣度雍容華貴,凝重樸實,富有通透感,堪稱色釉瓷中的珍品。
紅瓷從古代發展到現代,歷來倍受收藏者的喜愛,在技術發達的今天,再燒制紅瓷就不難了。因此紅瓷就被許多企業拿來當作禮品贈送給一些比較喜歡收藏的商界好友,這樣在禮品大同小異的今天,贈送一套紅瓷,也能體現不一樣的心意。
陶瓷知識頻道為陶瓷網重要內容組成部分,我們精選的《藝術陶瓷簡介》內容由編輯撰寫而成,希望您對我們的《藝術陶瓷簡介》一文感到滿意,如需瀏覽更多專題請訪問:陶瓷藝術